2138com太阳集团

当前位置:2138com太阳集团 > 风险管理 > 理论研究 > “十二五”期间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理论研究

“十二五”期间跨国企业在华投资趋势

来源:《国际贸易》发布时间:2012/7/13 11:17:15

  “十二五”期间,中国仍将是跨国企业的主要投资目的地,但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环境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为了更好地实现在中国的经营,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将着重朝以下六个方向发展:市场寻求型投资、低碳投资、高附加值投资、服务业投资、并购投资和内陆投资。

  一、市场寻求型投资趋势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前,跨国企业投资中国时主要把中国视为重要的生产基地,把加工组装环节转移到中国,这是中国成为制造业大国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作为跨国企业产业转移的重要目的地,2009年成为出口第一大国,据经济研究和咨询企业HIS Global Insight报告,2010年中国的制造业产值超过美国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制造业产值的19.8%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处于全球经济再平衡大背景下的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的过程中,市场动机更为突出。“十二五”期间,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目标中,寻求效率和寻求资源的目标地位将有所下降,寻求市场的目标地位将快速上升,这意味着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将更多地面向国内市场进行生产。同时,“十二五”期间中国把扩大消费需求作为扩大内需的战略重点,通过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使国内市场总体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内需在中国经济增长中的地位显著提升。例如,中国的汽车销售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并且处于快速增长之中,“十二五”期间,中国汽车销量在全球销售总量中的占比将继续上升。与国际金融危机前相比,中国已经是全球汽车企业竞相追逐的市场,在中国市场的业绩成为决定汽车企业的全球竞争地位的重要因素。因此,跨国汽车企业在研发、制造、销售等环节的投资更加针对中国市场需求。

  二、低碳投资趋势

  “十二五”期间,中国内部面临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外部还承担着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压力。“十二五”规划为节能减排制定了一系列约束性目标,明确提出到2015年能源消耗的强度比2010年要下降16%,温室气体的排放强度要下降17%,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要下降8-10%。在较高的排放标准要求下,跨国企业在中国投资低碳经济拥有较好的发展机遇,跨国企业实施低碳战略与中国“十二五”期间的发展目标高度吻合,在中国进行低碳投资会得到政策支撑。中国走低碳发展之路,企业实施低碳战略至关重要。因为发达国家碳排放的23是发生在建筑和交通等公共消费领域,而中国超过70%的碳排放是在工业生产领域。

  跨国企业在中国的低碳投资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加强低碳技术研发,实施低碳战略、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是拥有低碳核心技术。跨国企业在实施低碳战略中积极研发低碳核心技术,以提升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其中比较突出的是汽车、新能源,以及电子信息等领域实施的节能减排。二是注重减少碳足迹,在采购、制造、运输、销售、使用及废弃物处置等环节全面减少碳排放。例如,扩大低碳能源和节能产品采购比重,注重减少物流环节碳排放等。

  三、高附加值投资趋势

  跨国企业大规模进入中国主要是因为加工制造环节在发达国家成本较高,不具备竞争力,中国劳动力成本低,劳动供给数量大,加工制造环节利润相当大,所以把低附加值的加工制造环节大规模转移到中国。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跨国企业开始全产业链进入中国。跨国企业全产业链进入中国的标志是跨国企业在进一步向中国转移加工制造环节的同时,开始向价值链两端延伸。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跨国企业的加工制造布局中将承担多重责任,这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的影响:一是中国市场地位的提升,二是中国生产成本的上升。相比周边地区的印度、越南、泰国、孟加拉等国家,跨国企业在加工制造环节的布局方面面临更多选择,虽然中国可以把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从而维持五到十年的成本优势,但总体上看中国在加工制造方面的低成本优势还是面临着威胁。

  “十二五”期间,跨国企业在加工制造环节的投资有进有退。由于中国在加工制造环节的低成本优势面临威胁,跨国企业的一般加工制造环节将由沿海地区逐步向中国内陆和周边国家转移。中国现在依然拥有国内市场容量大、基础设施良好、人才资源丰富等竞争优势,因此中国沿海地区将吸引更多高端投资,它们主要流向高附加值的产品和产业链的高端环节。

  四、服务业投资趋势

  迄今为止,跨国企业在中国主要投资于制造业,这是由中国对外商投资开放的次序决定的。从整体上看,服务业对外商投资开放晚于制造业,开放程度也低于制造业。1995年之前,中国服务业的对外开放主要是服务于制造业吸取外商投资。之后,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履行承诺的需要,中国服务业的开放领域逐渐增多,开放程度不断加深。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过渡期的结束,目前中国已经全面履行了开放服务业的承诺。

  “十二五”期间,现代服务业将成为对外开放的重点。在2011年修订的《外商投资产业引导目录》中,现代服务业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领域,租赁和商务服务、创业投资企业和常识产权服务都被纳入了鼓励类的范围。跨国企业在服务业领域的投资比重开始迅速上升。2008年服务业吸取外商投资占同期全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41.3%2009年占42.6%。而2010年,外商投资服务业的比重大幅度提高成为显著的亮点,全年实际使用外资金额487.1亿美金,同比增长28.6%,占全国非金融领域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46.1%。跨国企业中的银行、保险、证券、零售、物流等服务企业纷纷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仅在北京的CBD地区,截至2010年底就聚集了252家外资金融机构。

  五、并购投资趋势

  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并购投资比重严重偏低。目前,全球80%以上的跨国投资是通过并购实现的,2004年到2009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总额约4900亿美金,其中外资并购总额仅为90亿美金,外资并购还不到外商投资总量的2%

  “十二五”期间,跨国企业在中国进行绿地投资的困难增加,并购投资将快速增长。中国已摆脱了短缺经济,现在中国市场已经是世界上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之一。在中国,绿地投资将面临更高的成本,以及国内企业的市场挤压,原因在于中国企业国际竞争实力进一步增强,2010年中国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占10%,它们积极“走出去”,主动整合全球资源。

  “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在规范的基础上,积极鼓励外资并购。中国建立了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规定了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主要针对重要农产品、重要能源和资源、重要基础设施、重要运输服务、关键技术、重大装备制造等领域。2010年国务院出台题为《关于进一步做好利用外资工作的若干意见》的9号文件,明确“鼓励外资以参股、并购等方式参与国内企业改组改造和兼并重组。支撑A股上市企业引入境内外战略投资者。规范外资参与境内证券投资和企业并购。依法实施反垄断审查,并加快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十二五”期间,在我国转变发展方式、振兴产业发展的过程中,跨国企业在中国的并购将会越来越多。

  六、内陆投资趋势

  由于内陆地区区位优势不明显,跨国企业一度对投资内陆地区的积极性不高。由于缺少出海通道、运输成本居高不下,导致内陆地区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较小,内陆地区的地理位置不利于通过贸易加入跨国企业的全球生产体系。因此,跨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地点主要集中于东部地区,截至2009年底,东部地区占全国非金融类外商投资的82.52%。但这一趋势目前正在改变,跨国企业在内陆地区的投资逐渐增多,开始初具规模。2010年,西部地区实际使用外商投资占全国的8.5%,比2009年上升0.6个百分点,许多跨国企业在内陆的投资开始呈加速趋势。

  “十二五”期间,内陆地区开放步伐加快,内陆地区吸引跨国企业投资的优势将逐渐显现。中国吸引外商投资因素的改变也会导致一部分跨国企业投资内陆地区,市场因素在吸取跨国企业投资中的地位上升。中国幅员辽阔,中西部市场与东部市场距离较远,并且由于地理条件的限制相对独立,出于市场因素考虑对内陆地区投资的跨国企业将增加。同时中国政府出于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考虑,将大力推动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在承接跨国企业对地理限制不敏感的产业转移中将大有作为。

  七、跨国企业在华投资建议

  (一)把中国作为新兴市场投资的重点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跨国企业投资发展中国家主要是利用发展中国家的低价劳动力和低廉的要素成本,以增强产品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国际金融危机导致的一个后果就是全球市场格局的巨大变化,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新兴市场已经为成为市场潜力***、增长最快的地区,跨国企业开始把投资新兴市场作为抢占全球市场的关键。2009年,发展中和转型经济体占跨国企业对外投资的一半,跨国企业对外投资地区格局出现了历史性变化。据联合国贸发会议组织统计,2009年发达国家吸取外商直接投资下降44%,发展中国家仅仅下降27%。在对跨国企业最有吸引力的五大投资目的地中,有四个是发展中国家和转型经济体(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未来还会有更多高附加值的经济活动转移到这些新兴经济体。

  中国作为新兴市场中最重要的国家,对跨国企业的全球经营业绩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跨国企业应把在全球调整的重点放在中国,在中国进行系统化投资,建立地区总部,设置高层级管理机构,提升管理效率。

  (二)把低碳战略延伸到中国

  目前绝大多数跨国企业都实施了低碳战略,这既是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需要,更是为应对气候变化、各国环境管制和抢占未来市场而主动采取的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转型。

  1.实施低碳战略可直接带来经济效益。随着化石能源价格上涨,跨国企业实施低碳战略的节能效益不断增加。在一些国家开征碳税的情况下,减少碳排放可以直接降低税收成本。例如,挪威从1991年开始对超过60%的碳排放征收每吨50美金的碳税。随着碳排放管制和碳交易的发展,区域性碳价格已经形成,在一定的碳价格下可进行碳交易,减少碳排放为企业直接带来收益。

  2.跨国企业实施低碳战略是顺应市场需求。市场对碳排放要求越来越高,甚至有一些产品由于不符合碳排放标准被禁止市场准入。美国在2007年立法规定,到2020年新出售的轿车和轻型卡车的燃油经济性要提高31%,欧盟要求轿车的排放到2012年降低至120克/公里,同时,低碳消费意识的兴起促使跨国企业主动通过实施低碳战略树立低碳品牌。

  3.全球低碳产品市场迅速增长,跨国企业实施低碳战略是为抢占未来市场。据《斯特恩报告》预测,到2050年全球低碳产品市场可达5000亿美金,从普通的LED灯泡到清洁能源,低碳产品市场正处于高速增长时期,它将成为新一轮产业发展的重点。

  (三)利用中国投资环境变化带来的机遇

  “十二五”期间,中国在跨国企业生产环节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鼓励跨国企业投资技术含量高、附加价值高、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强的领域,鼓励跨国企业在中国设立研发机构,加大研发投入。对于加工制造环节,由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随着内陆开放力度加大,将出现向内陆转移的趋势,应加大在区位优势明显的中西部地区的投资力度。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