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8com太阳集团

思想文集
  • 经营方略:宋志平管理精粹

    汇集了宋志平20年企业实践探索的思想精粹

    编辑: 宋志平 出版社: 企业管理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7-05
【概况】

《经营方略:宋志平管理精粹》汇集了宋志平20年企业实践探索的思想精粹,从战略与目标、创新与发展、治理与管控、团队与组织、学问与愿景五个方面,系统呈现了这位大型企业领军人物独具特色的经营之道。书中真实记录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艰难历程,深入解析了整合优化、央企市营、格子化管控等企业创新思想,以及资本运营、联合重组、学问融合等经典实战案例。全书脉络清晰、内涵丰富、文风朴实,兼具理论性、实用性、前瞻性、可读性,对于制定企业战略、强化企业治理、推进企业团队学问建设具有很强的引导和借鉴意义。


收起
展开更多
【序】

中国正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支撑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基础是企业。这些年,中国企业取得了长足进步,关键是培育出了数量众多、具有一定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一批有思想有建树的企业家。尤其是那些在市场砥砺中脱颖而出的知名企业家,他们从国际一流企业的管理理论中不断汲取营养,在自身实践中努力推陈出新,越来越多的管理创新思想连同企业家本人都跨越国门,开始为国际管理界认可和学习。同时担任中国建材集团和中国医药集团两家大型企业董事长的志平同志便是其中的一位。

经历二十多年改革开放和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很多企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但要成为全球领先企业,绝不是仅靠大规模投资和产能扩张就能实现的。与国际优秀企业相比,大家的企业软肋是软实力不足,需要在技术创新能力、商业模式创新能力,尤其是管理创新能力上进一步夯实基础。上个世纪初,支撑美国工业化成功的是泰勒式科学管理和福特的标准化及流水线生产方式;而二战后,日本的崛起则得益于丰田的看板管理和精益生产方式。现在,随着中国经济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的崛起,“中国模式”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政府和经济学界研究的热点。认真总结和发掘中国企业的成功之道,推广知名企业家的管理创新思想,不仅有利于企业认识自我,更重要的是从中发现和提炼内在规律,找到支撑企业持续快速成长的长久动力,进一步增强中国企业的管理自信与自觉。

翻阅《经营方略》书稿,我感到非常欣慰和高兴。这本书汇集了志平同志20年实践探索的管理精粹,记录了这位大型企业领军人物的所思所想,使大家从一个侧面看到了在大变革的时代,中国企业发展壮大的经营管理因素。经营之“道”不是一蹴而就“造”出来的,而是在无数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中逐渐“悟”出来的,是经过了市场搏击考验和验证的智慧结晶。这些难能可贵的探索和理论成果,既是企业的财富,也是时代的财富.

《经营方略》文风朴实,语言直白,没有大话、空话和套话。志平同志是一位学习型企业家,他有开阔的视野,缜密的思维。他所理解的“经营”是一个系统工程。经营方略应当发轫于“战略与目标”的驱动力、归根于“学问与愿景”的人本精神,其灵魂在于“创新与发展”、关键在于“治理与管控”、核心在于“团队与组织”。志平同志还是一位有使命感和洞察力的企业家。近年来,他的企业实践主要放在两个方面:一是探索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的道路;二是探索产业和行业的联合重组道路。这两点都抓住了当前企业改革发展的关键环节。因此,这些经营管理的成功实践逐步被外界所熟知,对深化企业改革、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产生了积极影响。

本书汇集的是志平同志在两家大型国有企业经营管理实践中的深刻思考,带有志平同志的个人风格,也带有两家企业所处行业及历史的烙印,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成为具有普遍意义的道理.志平同志大学毕业后就扎根企业,从最初的技术员、销售员做起,一步一个脚印,成长为我国著名的大型企业领导人。他的企业实践贯穿了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全过程,反映了中国企业发展变化的典型特征,其中许多经过提炼的成功的经营管理经验,无论对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对现在还是将来,都是十分宝贵的。

30年来,中国企业受到了专业化大生产的锤炼和国际化经营的洗礼,目前已进入到培育全球领先企业最重要的时期。企业管理水平的提升应当与企业规模的扩大相伴相随.面对经营管理水平的诸多差距,中国的企业和企业家尤其应该放下浮躁的心理,以开放包容的胸襟和气魄,学习先进经验,理性总结规律,悉心探究“工法”,在不断跨越思想藩篱的过程中,努力创造出自己的制胜之“道”,正所谓“道不远人”。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本书汇聚的经营管理思想具有借鉴价值,志平同志边实践、边学习、边创新、边总结提升的管理风格,更是一个值得效仿的榜样。

 陈清泰

 20133

  (陈清泰: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上市企业协会会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原党组书记、副主任)


收起
展开更多
【目录】

■序

■战略与目标

思想先行:今天要为明天想清楚

战略就是取舍

不审势则宽严皆误

思想先行:今天要为明天想清楚

企业领导者要有战略眼光

战略实行贵在坚持

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

没有枪、没有炮,别人帮大家造

从有什么做什么到缺什么找什么

战略转型柳暗花明

一个战略+四条道路

由外而内倒推目标值

遵循规律 创造奇迹

中国建材集团十年成长动因

三次思想解放与三次战略调整

遵循规律创造奇迹

“CNBM是全球最具动力的建材企业”

发展思路之“一二三四五”

国药集团“三段式”发展

打造医药健康领域***平台

以贸做大、以科做强、以工做优

终端为王:医药流通配送网撬动上游产业

大企业战略应是国策

中国的大企业时代来了

大企业的五大使命

大河有水小河满,大河无水小河干

中国的事业是企业

央企缘何成为大企业的先锋

市场经济无形之手

大企业战略应是国策

终己一生为国之大企奋斗

差异化、专业化、多元化

企业战略要打特色牌

寻求差异化竞争

围绕主业,有所为有所不为

有限相关的业务经营战略

主辅分离,精干企业

搭建八大业务平台

产业转型的同心圆模式

传统制造业要对接新经济

量身订做企业战略

走出去,请进来

世界是平的

做好本土市场是国际化的基础

“大建材”战略

走和谐发展的国际化路线

产品出口—EPC—海外投资

量力·慎行·沟通

融入全球供应链

走出去,请进来

机遇来了——跳起来,抓住它

整合优化:经济变局下的新出路

机遇总是给予有准备者

言必信,行必果

机遇来了——跳起来,抓住它

看问题的三个方法

“危”中有“机”

建材行业“黄金十年”

医药行业“黄金十年”

金融危机是企业历练的机会

扩内需计划雪中送炭

企业的逻辑就是成长的逻辑

从求生存到求发展

展望“十二五”蓝图

企业的逻辑就是成长的逻辑

世界500强,一个新起点

“求新求强”战略

矢志不渝地追寻目标

 

■创新与发展

上市妙不可言又苦不堪言

资本运营“四两拨千斤”

要会讲故事,更要说到做到

倾听资本市场的声音

上市妙不可言又苦不堪言

联合重组是必然选择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告别水泥高增长时代

联合重组是必然选择

过剩行业可以换一种活法

系统***优化与聚集增量效应

关于“休克疗法”

玻璃行业出路在何方

医药行业关键词:行业整合与兼并重组

让大家一起走出“丛林”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量本利”到“价本利”

平衡产销关系,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让大家一起走出“丛林”

提升市场议价能力,掌握自身命运

“水泥垄断”是个伪命题

对商品混凝土业务的思考

行业的自救、自律与自觉

变革就要端出你的“牛肉”

联合重组五项原则

“正三七”与“倒三七”

不能“包打天下”,而是“三分天下”

讲人情的“老母鸡”理论

变革就要端出你的“牛肉”

有中国特色的并购

战略重组“四步曲”

一个理想主义的行业整合者

一个理想主义的行业整合者

央企何以搭上重组这班船

首战告捷:一举收购徐州海螺

南方水泥创造世界奇迹

汪庄会谈“虎口拔牙”

中国建材案例走进哈佛讲堂

德国No.1变身中国No.1

“四合一”打造新国药

央企市营:新思路 新实践 新样本

此央企非彼央企

生而忧则市

什么是“央企市营”

央企的实力+民企的活力=企业的竞争力

多数央企挣的也是辛苦钱

新时期的“公私合营”

“适者生存”法则锻造新型国企

国有企业该如何看待“老乡”

股市救国企?国企救股市?

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

北新集团的第二次创业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的企业制度

创新力决定竞争力

解放思想,其命维新

以创新为动力打造百年老店

强化科技创新与商业模式创新

企业创新模式的选择不是单一的

创新力决定竞争力

集成创新,1+1>2

科研院所转制的“第三种模式”

弥补产学研结合断层

牢牢控制技术制高点

培育核心专长和拳头产品

提高我国医药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企业化经营:公立医院改革的“鲶鱼”

走一条科学发展之路

打好深化改革和转变方式这场“硬仗”

基础原材料行业是实体经济的根

坚决控制“多、散、乱”

从增量发展到减量发展

行业合理布局是关键

低碳经济催生产业革命

“秦砖汉瓦”的建房习惯该改改了

建材下乡助推新农村建设

大力发展节约型建材工业

统筹协调企业改革的八大关系

 

■治理与管控

塑造价值型企业

企业的目的是创造价值

利润,利润,利润

“掌门人”应该是“经济人”

把我的真心放在你的手心

强化治理才能基业长青

创造优秀业绩靠什么

强化治理才能基业长青

从管理到治理

央企进入全新发展时代

治理时代的新要求

伟大的企业需要伟大的董事会

伟大的企业需要伟大的董事会

董事会:仪式型—开放型—积极进步型

建设世界一流董事会

解决政企不分的“一把刀”

保障企业的独立性

发挥好外董作用

塑造优秀的董事会学问

确保董事会顺畅规范运作

双层董事会的“第四种模式”

做好董事长既是一门知识,也是一门艺术

做积极的董事长

董事长和总经理:一个看路一个拉车

“三匹马”拉好“一驾车”

跨界掌门怎么当

“格子化”管控

国有控股管理企业管什么?

母子企业各司其职

集团绝不能“集而不团”

巧克力格子里的管控哲学

理清层级,不打乱仗

管理整合是联合重组的保证

联合重组不是终点

管理整合的系统论、组织论、方法论

“三五”管理模式

让数字来说话

神奇的辅导员制

对外对标、对内优化

管理要有“模子”

风险博弈与风险管理

制度是最好的“灭火器”

成功也是失败之母

决策要见物见人

投资管理要规范有序

“三桶水”和“三滴水”

强化内控体系建设

直面重组风险

适度负债经营

走出债务危机的泥潭

企业当大则大,当小则小

管理提升,苦练内功

管理是企业经营永恒的主题

持续推进“五个提升”

管理提升是一项长期工作

广义企业管理=外部市场管理+内部运行管理

安全永远是第一位的

精细管理要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抓好竞争三要素

“两个结合”和“三低两高”

企业管理的现代化战略

像办学校一样办工厂,像办商场一样办企业

理清ABC,一心练内功

质量和信誉是大家永远的追求

 

■团队与组织

企业是人 企业靠人 企业为人

企业是人企业靠人企业为人

人才强企战略

用人要趁早

青青子衿

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两点思考

人才造就企业,企业造就人才

以厂为家

寻找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制度破解央企改革难题

什么样的人可以做职业经理人

寻找优秀的职业经理人

职业经理人与非职业经理人的差异化管理

用好考核激励手段

引才的关键是引心

点燃员工心中之火

以人为中心的管理

点燃员工心中之火

做企业要有信心

关于精干队伍

怎样才是真正关爱员工

“主人翁”也要有打工意识

一流的企业需要一流的团队

抓好团队建设才能成大事

治理时代的管理团队建设

建设世界一流集团总部队伍

具备六种能力至关重要

关于领导的特质

当好企业带头人

多谈“大家”而不总是“我”

“五要”与“六讲”

做行业专家和企业“痴迷者”

“一把手”必须有战略头脑

学习型组织与学习型团队

学会学习即是学会生存

构建学习型组织,打造学习型团队

有愿景才可能超越自我

鼓励团队成员深度沟通

改变思考方式学会系统思考

企业领导人要善于不断“充电”

把时间用在学习上,把心思用在工作上

■学问与愿景

有思想才有竞争力

有思想才有竞争力

学问是企业的基石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以优秀学问提升企业软实力

拥有共同愿景是企业的基础

企业学问是企业竞争的决赛

大企业靠学问和制度影响人

大企业靠学问和制度影响人

中国建材集团的学问体系

中国医药集团的学问体系

天道酬勤

企业崛起要靠敬业精神

北新企业学问独树一帜

国之大企,责之大企

把社会责任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选项

做世界一流企业公民

国之大企,责之大企

央企的三大责任与四大任务

追求正义增长的成长方式

“毒胶囊”事件引发的思考

做为国为民盈利的央企

国企改革,勿忘在莒

报之以琼瑶

 

做企业需要包容

时代呼唤包容精神

做企业为什么需要包容

从优胜劣汰到共同进步是一种思想升华

学问融合是重组的思想基础

共享企业“云平台”

“和”与“合”

包容是一种智慧、一种胸怀、一种境界

做领导要能够吃亏

学会接受拒绝,学会坦诚待人

永远面向正前方

做一流的企业要靠一流的思想

东方学问可以成为企业思想根基

素直的心、包容的心、仁爱的心、负责的心

忙的蜜蜂

冬天的意义

以只争朝夕的态度面向未来

企业家精神是创新和冒险精神

永远面向正前方

 

■后记


收起
展开更多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