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聚焦
“十一五”山东水泥工业成绩斐然
来源:中国建材报 发布时间:2011-02-24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作为我国水泥大省的山东,全省水泥行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技术进步与科技创新步伐不断加快,结构调整实现重大突破,节能减排不断推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水泥总量控制较好
“十五”末期,山东全省水泥产量1.42亿吨,2010年预计产量1.46亿吨。“十二五”期间,水泥产量预计7.5亿吨,比“十五”期间增长近50%。“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水泥产量波动不大,增长速度有正有负,但是经济效益呈逐年增长态势。
散装水泥得到广泛应用。水泥散装率从“十五”末的41.08%提高到2009年的59.78%,年 均增长4.68%。全省水泥散装量由“十五”末的5745.17万吨发展到2009年的8391.39万吨,年平均增长9.93%,散装量位居全国第二, 预计“十一五”期间,全省累计完成散装水泥4亿吨,是“十五”期间1.65亿吨的2.5倍。
实现结构调整,提高产业集中度
新型干法水泥高速发展。2005年,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50条,年熟料产能4310万吨,新型 干法水泥比重41.61%;截至2010年年底,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80条,年熟料产能800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预计达到74.5%,完成了 “十一五”发展目标。
淘汰落后产能取得大进展。“十一五”前4年,山东省共淘汰立窑水泥5530万吨,拆除立窑568座,2010年预计完成2070万吨,“十一五”期间,全省共淘汰立窑水泥7600万吨,实现了山东水泥工业由大变强的跨越。
“十一五”是山东水泥行业战略重组步伐最快、行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的一个历史性时期。山东山水水泥集团和中联水泥集团等一批大企业、大集团迅速发展壮大,成为山东省水泥工业的龙头和中坚力量。目前,山水和中联两大集团的熟料产能超过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熟料总产能的一半。
科技创新、资源综合利用成效显着
2005年,山东省水泥产品单位能耗为124.41千克标准煤/吨,2010年下降到93.32千克标准煤/吨,5年间下降33.32%,为全省节能减排做出了突出贡献。
新型干法水泥纯低温余热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十一五”之前,山东省只有两家技术不太成熟的余热发电系统,到2010年年底,山东省共建成投产余热发电机组50个,发电机装机功率400兆瓦,年发电量28.4亿千瓦时。
废弃物利用的种类和数量持续增长。“十一五”期间,全省水泥行业共消纳各种工业废弃物数量超过2亿吨,比“十五”期间翻了一番。
“十一五”期间,山东省水泥行业共有8项成果获省科技厅科技成果奖,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同时,伴随新型干法水泥的快速发展,全省水泥工业工艺装备水平整体也得到提升。
“十二五”再创辉煌
“十二五”将是山东水泥工业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实现由大变强的重要战略期。
全省水泥熟料产能将控制在1亿吨,5年内全部淘汰立窑水泥。从资源分布和对城市生态环境影响等方面 对水泥工业布局进行合理调整。“十二五”期间,全省水泥工业原则上不再布新点,支撑优势企业集中布点,规模化生产。延伸水泥产业链,推动水泥企业由单纯生 产销售水泥向生产销售商品混凝土转变,加快发展水泥制品、预拌混凝土、干混砂浆及粗、细骨料等下游产业,合理延长水泥产业链。加快推进资产流动和重组,使 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中,加快投资主体多元化步伐,推动大企业、大集团的发展。研究开发可利用废渣的超细粉磨技术,合理利用工业废弃物,推进主要城市利用 水泥回转窑协同处置城市垃圾技术。加大环境保护投入,强化污染治理,推行清洁生产,实现水泥粉尘和烟尘的达标排放。对济南、青岛两大中心城市、沿海城市和 旅游城市的水泥企业进行重点治理,强制关闭一批污染重、能耗高的企业。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