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38com太阳集团

快捷登录
办公系统 邮件系统 人力系统
快速通道
快速通道 客户 投资者 从业者 研究者 求职者
邮箱登录 EN

媒体报道

企业观察报:企业家是转型与升级的主力军

来源:企业观察报 编辑:  发布时间:2013-09-17

        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走到今天,一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另一方面也累积了诸多的矛盾和问题,特别是中国企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局面,是2013年中国经济必须面对的,转型与升级似乎是解决当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诸多问题的唯一选择,而8月28日在上海启动的央视2013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选,其主题也是“转型与升级”。

        那么,为什么转型与升级在2013年显得如此重要?中国经济究竟应该如何转型与升级?中国的企业家在转型升级的过程当中应该发挥怎样的作用?

        8月29日,中国建材集团、中国医药集团董事长宋志平和央视财经评论员姚景源做客央视《午后财经》上海演播室,围绕中国经济转型与升级的话题各抒己见。在对话中,两位重量级嘉宾一致认为,转型与升级的关键主体是企业和企业家。姚景源认为,要给企业家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挑起转型升级这副千斤重担。宋志平则指出,企业家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有创新意识,二是有冒险精神。他认为,创新是产业转型与升级的原动力,一定要允许企业家冒险,并给企业家营造包容失败、允许犯错的环境,这对于大家经济结构调整,进行经济转型升级来讲都至关重要。

过剩暗示经济进入“换档期”


        主持人:宋总领导的两家企业,一家处在周期性行业,另一家处在非周期行业,您对于近年来的宏观调控和结构调整有何感受?

        宋志平:中国的水泥有30亿吨产能,今年大家大概只能销售23亿吨到24亿吨,因此,水泥已是一个严重过剩的产业。从产能看,这仍然是一个天文数字,因为全球销量都不超过40亿吨,但大家占了一半以上。产能过剩就容易“打乱仗”,价格也会下行,从而引发企业的效益下降、税收减少,甚至导致工厂关闭等问题(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从医药行业来讲,转型升级的路径之一,就是企业必须从产业链的低端向高端发展。

        经过多年经营,医药产业已经做得很大,但盈利空间主要集中在原料药和低端药领域。现实是大家高端药依赖进口,低端药却严重过剩,像青霉素、头孢的原料,也包括维生素,原料药基本上都是在国内生产,供应全球。众所周知,生产原料药存在污染问题,耗能多,附加值还很低。高端药是在原料药的基础之上再加工做出来的,所以大家等于为他人作嫁衣裳。

        其实,转型升级涉及两个方面:第一,对于现有的过剩产业,大家该怎么做;第二,对于整个产业在价值链中的位置,大家怎么去提升,进而提升附加值。

        我觉得这不管是对行业还是对企业,都是非常现实的。大家过去经历了企业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主要突出了“快”和“大”,现在大家要突出“强”和“优”,要提升大家工业和企业的素质。

        主持人:关于产能过剩,有人谈了很多因素,比如说盲目投资,决策失误,或者说大家以GDP论英雄等,它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姚景源:产能过剩的原因比较复杂,有的是绝对性过剩,有的是结构性过剩,有的是周期性过剩。

        投资在经济学上有两重性,其中之一就是投入的时候需要钢铁、水泥、机器设备,既产生了需求,又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大家要注意,任何一个投资项目,一旦建设完成了,这个项目就由需求变成了供给。而供给形成之后,如果消费没有相应跟上来,产能过剩的问题就随之凸显出来。

        任何一个国家按经济规律来讲,都不可能长时间保持高速增长,所以中国经济经过3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到一个“换档期”。要解决产能过剩问题,从根本上讲,还是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调结构转方式的主体是企业

        主持人:从长远看,政府的职能部门或者主导经济的方式要转变,因为这些产能可能就是决策部门主导的。其实,前几年就有水泥产能过剩的迹象,宋总在经营的过程当中,是否估计到目前的现状?

        宋志平:我认为,产能过剩很大程度是由“分灶吃饭”的财税体制所造成,因为每一个地方都要有自己的税收,所以就有了投资冲动。地方政府清楚,只有把工业搞上去了,才有税收。

        比如A县有一家水泥厂,一路之隔是B县,A县水泥厂的税收留在A县,B县为了税收也要建一个。其实,从市场的布局来讲就不应该再建,但是因为财税体制的条块分割,就使得这些地方把上项目、扩大规模当成了生存发展或者解决眼前问题的方式。

        我觉得这是深层次的问题,应该引起大家的注意,不然的话大家就会一轮一轮地上项目。其实中央对水泥、钢铁等产能过剩行业早就下发了892号文,明令不能再新增产能了,但对于原来违规审批的项目,有些地方还是想偷偷摸摸地做起来,原因就是能增加税收。所以,如果深层次问题不解决,过剩就很难从根子上解决。

        主持人:各个地方有财政上的压力。

        姚景源:十多年来,大家都承认调结构、转方式不如人意,而产能过剩还在加剧,什么原因?大家一定要划清市场的边界。

        之所以调结构调不了,化解产能过剩难度这么大,我觉得是没有看到调结构、转方式的主体是企业而不是政府。当前,政府过多地干预经济,追求增长GDP的目标,显然就是造成产能过剩、重复建设、盲目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大家要把调结构、化解产能过剩的主体由政府转到企业,我觉得这是第一位的,非常重要。

        同时,要让企业能够感觉到市场的压力,进而把这种压力转化为动力,而不是简单的政府号召。

大企业整合方可实现调结构

        主持人:过去投资增长的时候,企业为地方政府做出了贡献,现在调结构却要企业来埋单,有一些企业会觉得很冤,如何看待这种情况?

        宋志平:关于究竟怎么调结构,像中国建材就是靠大企业整合市场,在这个过程中实现退而有序,把一些小的生产线淘汰掉。大企业搞收购、兼并,收了以后部分还要关掉。大家也许要问,这些钱从哪里来?我说这个钱也是来自于市场。

        比如现在大家竞争的价格很低,大企业收购的成本也低,收购以后价格实现稳定,稳定了以后就有利润,有了利润就可以支付收购过程中的溢价,这样就能够让行业不经受颠簸地去产能。

        因此,投资者的利益就能够全身而退,银行的贷款不会成为坏账,同时大企业也完成了产业结构调整的任务,又可能诞生中国的巨无霸企业。

        从全世界来看,大企业基本上都是在产能过剩过程中进行迅速的整合。我个人认为,大企业整合是市场竞争的高级方式,过去的恶性竞争是市场竞争的低级方式。所以要解决过剩,一定要支撑大企业整合,由此来完成整个行业的结构调整。

        主持人:大企业在整合过程中会不会最终形成垄断,有人提出反对声音,说国有企业、央企挤占了民营企业的生存空间?

        宋志平:这里边有两个问题。第一个是关于垄断。其实垄断与否和规模并没有必然联系。垄断实际上是滥用市场支配权,或者操纵价格,或者牟取暴利。而拿水泥来说,全世界前十家企业的市场集中率是60% -70%,而中国即使有中国建材进行了大规模整合,今天的水泥市场集中度也只有32%,到2015年预计也只不过是35%,仅仅是人家的一半。

        也就是说,中国的产业集中度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垄断很难形成,即使具有了一定规模,不滥用市场支配权就不形成垄断。

        第二个是关于整合。我觉得这里边也是两个问题。大家整合民营企业的过程,实际上是遵循规律的过程。大家增加集中度是因为产业过于分散,中国水泥有30亿吨产能,是通过四五千家企业完成的,而国际上其他国家并没有那么多水泥企业,所以整合遵循了市场的内在规律,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是谁来整合。其实,在整合民营企业的同时,中国建材也在资本市场上引入社会资本,中国建材现在的国有股只占48%,52%都是社会资本。有人说你们是不是国进民退,其实大家向民间资本高度开放,也在资本市场里接受了民间资本的深刻改造,所以中国建材集团和国药集团两家企业更像混合所有制,既有国有成分,又有民营成分,甚至还有海外资本。当前,大家整个社会都在改革、变化,所以大家应该用变化的眼光去看问题,而不应该贴上一些标签。

创新是升级的原动力

        主持人:涉足新兴产业也是一个升级的过程。产业链往上走需要创新、需要改革,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实现它?

        宋志平:世界500强里的中国企业已经有不少了,像去年大家大陆就有89家。媒体上曾说500强就是500大,但如果仔细分析,这里边大家有多少核心技术,有多少国际品牌,有多少是服务业等等,如果分析解决好这些存在的问题,大家才可实现由“做大做强”到“做强做优”的战略性转变。

        企业要实现升级,第一,就是对现有产业进行技术改造,提升技术水平。

        第二,通过创新推出新产品,使产业从中低端向高端发展。拿水泥来说,作为传统产业怎么实现高端?水泥包括了特种水泥,日本的特种水泥有100多种,包括修桥的、修隧道的、修路的。有了这些不同用途的特种水泥,企业的附加值就不一样。所以,实现水泥的高标号化、特种化等等都可以提高产业的整体附加值,这就是转型。

        另外,大家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用新型房屋建设“绿色小镇”,不再用过去传统的砖瓦灰砂石,实现了节能、环保、抗震,这也是向高端转移。

        从医药行业来讲,上海医工院(上海医药工业研究院)是全国***的科研研发中心,现在大家有几点非常好的突破,包括两项药的工艺被法国某跨国企业买去了。过去你买人家的技术,人家不卖给你,现在大家科研实力提高了,跨国企业也来买大家的技术了。在这些方面大家加大了科研投入,只靠模仿是不行的,一定要自主创新。

        大家有一大批科研队伍,关键是要创造更好的环境,给他们很好的待遇,使他们有积极性。创新是升级的原动力。

        创新为了什么?就是为了升级,而升级没有止境。

        主持人:在转型升级过程中,企业家的作用和核心价值,会决定各个企业或者说整体中国经济的命运何去何从。

        姚景源:市场竞争从表面看首先是价格竞争,再往下推是产品质量性能的竞争,其实说到根本上是企业家在竞争。所以,我特别建议股民买股票时,一定要注意这个企业的企业家是谁,有没有水平,这一点非常重要。

        刚才大家讲转型升级,关键主体是企业,企业一定要把它人格化,人格化后的企业就是企业家。大家应该把通过转型升级化解产能过剩的这副千斤重担交给企业,交给企业家。

        要给企业家创造条件,让他们能够挑起这个重担。如果政府干预过多,企业家就会挑不动重担。从这个角度来讲,现在虽然说经济工作难,但恰恰是这个“难”也给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大有作为的机遇。

转型升级过程中要宽容失败


        主持人:企业家在经济转型和升级过程中应该担负什么样的责任?

        宋志平: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讲了一句话,“美国的事业是企业”,其实中国的事业也是企业。大家需要企业家英雄,所以这些被评选的年度人物,都是国家的英雄,他们带领了大家的经济向前走。过去大家以大小论英雄,现在转型升级了,企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比如,内在素质的提高、附加值的增加、核心竞争力的增加、品牌知名度的增加等。

        考核指标不同了,建立这套考核体系就更加复杂,所以,今年大家把“转型升级”作为主题。过去可能大家拿望远镜去看,寻找的是速度和规模;现在大家要拿放大镜看,寻找的是质量和效益,到底谁是英雄,今年这个主题格外有意义。

        企业家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有创新意识,二是有冒险精神,要允许企业家冒险。

        主持人:允许企业家犯错误?

        宋志平:要包容失败。企业家有成功的,但是还有大量失败的,做企业要经得起挫折,因为企业成功的经验往往是由大量失败者的教训换来的。

        今天成功的企业家也许明天还会有失败,但这都是正常的。所以我认为,谁做年度人物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们为大家树立了榜样,让这个社会向他们学习,树立一种崇尚英雄、崇尚创新、崇尚冒险和开拓进取的精神,从而推动社会发展。这对于大家经济结构调整,对于大家经济转型升级来讲非常重要。

XML 地图 | Sitemap 地图